自貢網記者 張馳 王娉婷 李國波
“人無疑是大地的主人,卻又是腸胃的奴隸”。在征服土地的旅途中,人們也同樣被各自地域的美食所征服。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復雜的地貌,繁多的食材,時間的漫漫長河中,讓原住民們對美食的定義擁有了屬于自己的獨到見解。

牛佛古鎮位于自貢市大安區東部,占地面積約70公頃,始建于公元950年的后蜀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被沱江所環抱的牛佛古鎮,舊時曾是水運樞紐和物資的集散中心,毗鄰江河的地理位置磨煉了這座古鎮的烹飪之道。
不管是自成一格的煎、煸、燒、炒,還是各有章法的煮、燉、熘、炸,十八般廚藝都融會貫通的自貢人對做魚可謂是頗有一套。

而這家據說只有“牛佛土著”才找得到的明山飯店,正是靠著一手特色魚鮮在距離牛佛鎮中心足有二十分鐘路程的王大山村屹立了三十年。

幾乎中國的每一家餐館都有一個專屬的招牌菜,這家店的招牌則是——黃辣丁。
標注的是特色,老板卻說是家常味,這其實也是鹽幫菜的一大特點,一家一味,家味不家常。
黃辣丁學名黃顙魚,作為淡水魚大家族的一員,本身平平無奇,可憑借軟嫩的肉質,屬實斬獲了一批吃貨的芳心。

食魚,講究的就是一個“鮮”。
這家店的每一條“魚擺擺”都是現點現殺,可謂將“鮮”的信念貫徹到底。
做黃辣丁特別考驗師傅的手藝,火候、調料、技藝都得恰到好處,才能將黃辣丁的鮮度調至最佳。

黃辣丁咸中帶甜,入味、濃郁。魚肉被做得軟而不散,用嘴唇一抿,鮮滑的魚肉便滾進了口中。細軟的絨刺,像頑固的須發阻撓著我享受大口咀嚼的快感,但同時也讓人能有更多時間細細品味這鮮嫩的魚肉。
吃魚和談戀愛都要在最好的時間遇見,吃進嘴里的才能不腥還帶一絲回甜。

鯽魚,淡水家族中當之無愧的大眾情人款,越過了春夏秋冬,常駐在大大小小的餐館。
作為最常見的水產,鯽魚當屬春天的最為肥美,但夏季的也是不差。
說起令不少食客特意驅車前來一嘗的“鍋巴鯽魚”,廚娘顯得自信滿滿。
“我們的鍋巴鯽魚,是不去鱗的?!?/p>
鍋巴鯽魚又叫干燒鯽魚,很多餐館都有,但不去鱗的鍋巴鯽魚,還真是第一次嘗到。
經過長時間的散養,魚兒已在水中蓄積好脂肪,豐腴的肉質在烈火烹油中定型,片刻間,魚肉香醇的氣質已被牢牢鎖在焦脆的表皮之下。

過油炸至干香的鯽魚,再經大廚精心調味烹制,炒料、下魚、煨小火,一氣呵成。隨著時間流逝,湯汁慢慢滲入魚身,讓每一寸魚肉都帶上濃郁、醇厚的味道。鍋蓋掀開,濃濃的魚香味,讓廚房霎時充滿了煙火氣息。
濃油紅包裹的鯽魚,魚皮緊致有嚼勁,魚肉鮮嫩細滑,真資格的外酥里嫩、鮮美夠味。
小貼士:鯽魚魚刺比較多,吃的時候要注意,心急吃魚,卡住魚刺就大大不妙了。
在自貢,魚可以有100種很好吃的“死法”,清蒸、油炸、沸煮、桑拿,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哪怕是再喜歡裹一身泥的鯰魚也是一樣。
鯰魚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肉質細膩鮮嫩,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很適合需要滋補的人群。但鯰魚本身土腥味很重,想要壓住味,就非要下猛料不可。
當全身都浸泡在油湯里,色澤油亮的仔鯰端上桌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味對了!

剁椒的火爆和姜絲的脆爽在口腔里翻滾前進,酸、甜、咸、辣在舌頭的味覺區域上各守一方,隨著正主鯰魚肉的就位,各種滋味攪成一團,在口腔里發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從下筷的那一點點遲疑,到滿滿一大盆鯰魚肉被狂風掃落葉般卷走,真香定律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只有零次跟無數次。
吃光了魚肉的湯汁也不能輕易舍棄,四川人評價一個菜好吃與否有一個重要標準——這個菜湯湯可以拌面。
可以說一個菜的湯汁能拌面,是對一道菜最大的認可。
滋味霸道又正宗的魚湯汁,無疑是拌面的上品。正所謂,一碗湯湯面,滋味潤心田。
夏日炎炎,胃口難開,一碗鮮椒魚湯面,絕對是這個季節里餐桌上獨有的至味,只消嗦上一口就足以開啟你的夏日味蕾。

青蝦雖然個頭不大,但肉質甜嫩,無論是油爆、清炒、香煎還是煮湯,都掩蓋不了其鮮嫩之味。
而最為精妙之處就在于它的小巧身軀,免去了手指剝殼去皮的勞苦,只保留了嘎嘣嘎嘣入口的爽快體驗,鮮嫩的蝦味瞬間炸裂,再疲憊的生活也會被享受美味的瞬間治愈。

油爆青蝦是最為常見的做法,經過油炸后的青蝦酥香松脆,咸中帶甜,拌上佐料,外酥里嫩,辣椒面的香氣被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撲鼻的香味簡直讓人上頭!
要是嫌用筷子一個個夾不過癮,那也可以把滿滿一勺青蝦倒進嘴里,大嚼特嚼一番,盡顯老饕的豪情。

除了魚貨,店里還有一些家常小菜,蘸水茄子、青椒皮蛋、涼拌胡豆等等
避免大家看得累,就不在這里逐一列舉了。
在熊掌消失不見,只留下年年有(魚)余的今天,魚的地位越發的獨一無二。其實不管是何種食材,珍饈也好,家常也罷,人和食物相遇的那一刻,奇妙的緣分便在唇齒咬合間誕生,自此周而復始。
編輯:王娉婷
責任編輯:張馳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