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網記者 繆靜
田坎阡陌間,春耕正當時。當前,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我市大春育秧播種正大面積鋪開,農事管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為全年豐產豐收夯實基礎。連日來,大安區各鄉鎮積極搶抓農時保春耕,排除萬難保春灌,田間地頭到處是村民們播種、育秧、耕耘的忙碌身影。
4月下旬,大安區牛佛鎮各村結合前期抗旱保種、撂荒地治理等工作,全面鋪開釀酒高粱插秧耕種工作。
在牛佛鎮大義村,農戶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村干部帶領村民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插秧作業,耙雜草、鋤秧畦、插秧苗,配合有序,儼如流水線作業一般高效推進。駐村工作隊一行也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村民鏟摟雜草,插秧添土,不時向村民詢問操作要領,不一會兒,原本光禿禿的山崗上插滿了綠油油的高粱秧苗。

“通過前期整修提灌站、疏通老舊溝渠等方式,極大緩解了初春時期的干旱問題,最大程度保障了育苗穩步推進?!贝罅x村村干部介紹,計劃利用近兩天雨水充足有利條件,加快插秧工作進度,爭取在氣溫再度升高前完成釀酒高粱的插秧工作,確保圓滿完成今年糧食生產任務。
大義村村民在田間地頭忙碌耕作勾勒出的生動畫卷僅僅是牛佛鎮全面開展春耕生產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牛佛鎮黨委、政府切實把糧食生產當做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來抓,多措并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堅決打贏抗旱保春耕這場硬仗。
為搶抓春耕“黃金期”,近日,大安區新民鎮白果沖村黨總支書記和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組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下沉到“大豆凈作示范園”,冒雨移栽高粱苗,抓緊抓實春季農業生產。
“雖然高粱是耐旱的農作物,但下苗還是需要充沛的水和豐富的肥料育根,這樣高粱才會長得好?!贝蠹以谵r技專家的指導下,一起拔苗、除草、翻地、打窩、澆水、施肥,分工明確,密切配合,按照高粱移栽程序有條不紊地開展種植工作,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春耕生產熱火朝天。
通過各方不懈努力,白果沖村“大豆凈作示范園”近300畝的高粱移植已接近尾聲。田間勞作雖然很辛苦,但大家都覺得這份付出是值得的,都希望今年高粱能得到好收成,讓白果沖村村民的腰包更鼓,讓村集體經濟再上一個臺階。
冬春連旱,干旱嚴重阻滯了小春在田作物及大春作物生長。為減輕旱災損失、確保春耕生產有序進行,進一步保障全鎮人民糧袋子安全,大安區廟壩鎮人大代表密切關注旱情發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將抗旱保灌保栽作為當前第一民生實事,化身“及時雨”,主動靠前、積極作為,全力以赴保障農作物灌溉移栽。

腳仙村人大代表龔慶了解到,該村無蓄水庫,無提灌站、山坪塘等抽蓄水設施,僅有一條幾近干涸的腳仙橋河溝,大部分水田均已裂口,田地間無可利用蓄水,水稻移栽難。當前,該村已完成1300畝高粱和500畝玉米移栽,農業用水需求巨大。若再沒有充足的用水灌溉,村民面臨的不僅是減產,甚至是顆粒無收。
為解燃眉之急,龔慶憑著豐富的村支書工作經驗,積極組織、多方協調,迅速開展抗旱保栽工作。首要考慮利用好抗旱資金,購買水管1000米、水泵2個、電線200米。同時協調鎮里鎮外,借得發電機2臺、水泵2個,為抽水灌溉做好充足的設備保障。通過由近及遠開展有序灌溉,抽取腳仙橋河溝流水,先行對腳仙橋河溝附近5個村組進行灌溉蓄水,解決了100畝水稻移栽問題。
“旱情日益嚴峻,‘等靠要’不如‘自己干’?!饼彂c另辟蹊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借鑒村里黑蛙基地保灌經驗,建議村集體自己修建電排站。一念既出,萬山無阻。龔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帶頭作用,一方面協調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籌集資金3萬元,解決了資金問題;另一方面協調電管站,爭取到電管站支持,安裝相對便宜的農業用電,解決了能源問題;同時親力親為加速審批流程,電排站從提出建設到“四議兩公開”,再到建成投運僅用時7天。新建的電排站供水量80m3/小時、電費7元/小時,用最低成本、最快效率保障了腳仙村300余畝水稻移栽用水。
截至目前,廟壩鎮人大主席團共組織人大代表20余名投身到抗旱保栽工作當中,代表們走遍每一塊田間地里,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和呼聲,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并對各村抗旱工作進行分類指導,沖鋒在前、積極協調,充當為民解憂排頭兵。
編輯:冉華陽
責任編輯:張馳
編審:喻佳
0